七十载风雨铸辉煌 巨变中的泸溪

七十载风雨铸辉煌 巨变中的泸溪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12 字体大小:

七十载风雨铸辉煌 巨变中的泸溪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泸溪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概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吃苦耐劳的泸溪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使泸溪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彻底改变。泸溪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呈现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明显增进的良好局面。

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是1952年的56.8倍,年均增长6.12%。从时间序列来看:1952-1977年,年均增长4.4%;改革开放后,全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期间也有波动,1978-2018年,年均增长7.35%。其中:1978-1989年,年均增长4.36%,1990-1997年,年均增长6.48%,1998-2011年,年均增长14.21%,2012-2018年,年均增长5.09%。从三次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均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二产业发展速度最快。2018年全县实现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36亿元、27.69亿元和22.55亿元,分别是1952年的4.48倍、907.41倍和166.23倍,年均分别增长2.3%、10.87%和8.05%。

(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投资规模逐年扩大。2018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9亿元,增长10.7%。1953-201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15%。分阶段看,1953-1977年年均增长13.36%,1978-2018年年均增长17.83%。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起步较晚,从本世纪2007年开始起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7-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到7.5亿元,2007-2018年年均增长16.03%。

2.市场繁荣,内外贸易迅猛发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增长9.8%,是1950年的634.7倍, 1950-2018年年均增长9.95%;从规模看:195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万元,到197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3万元,突破千万元大关,上了一个台阶,用时20年,年均增长7.16%。199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49万元,突破亿元大关,用时22年,年均增长10.95%。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02万元,突破10个亿,用时20年,年均增长11.83%。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已近20个亿的规模,用时5年,年均增长12.89%。

3.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5亿元,增长12.16%。其中税收收入4.9亿元,增长23.4%,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3.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1978年的241.64倍,1978-2018年年均增长1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23亿元,增长20.51%。其中民生支出22.91亿元,增长24.71%,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1.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1978年的529.25倍,1979-2018年年均增长16.97%。

(三)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主要农产品总量增长,单产显著提高。粮食:1949年,全县总产量仅2.54万吨,2018年达到7.94万吨,是1949年的3.13倍,1949-2018年年均增长1.64%。稻谷每公顷产由1949年的2416.0公斤提高到6126.5公斤,提高2.54倍。油料总产量由1952年的777吨,增加到2018年的1.23万吨,增长了15.83倍,年均增长4.27%。生猪:1977-2018年,出栏生猪由3.96万头增加到7.65万头,增长了1.93倍,年均增长3.03%。水产品:1977-2018年,总产量从79吨增加到0.37万吨,增长了46.84倍,年均增长19.1%。柑桔:1977-2018年,产量由11吨增加到18.25万吨,增长了16591.0倍,年均增长55.53%。

2.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泸溪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果。201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2.7%,是1973年的875.46倍,年均增长12.5%。199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9066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用时42年,2006年工业总产值123376万元,进入十亿规模,用时15年。行业大类中,产值过亿元的只有电力、装备制造和食品行业,2018年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41个工业大类中,涵盖了其中的35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支柱的产业。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90.04%。2018年,发电量8688万千瓦时、供电量29859万千瓦时、锌锭88214吨、铝粉 34296吨。2018年规模工业企业26个,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个。

3.现代服务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18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亿元,是1978年的156.27倍,1978-2018年年均增长11.4%。2018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66.34万元,增长22.28%。邮政营业网点18处,其中快递营业网点13处。邮路总长度418公里,包裹0.04万件,快递业务量11.76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02.3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6.9亿元,电信业务收入1.29亿元。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0.6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04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3.81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13.05万人。光缆线路长度10400公里,移动电话基站1001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11.88万个。邮政业务总量是1952年的2390.56倍,年均增长23.7%。2018年全县共有旅游等级景区(点)5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点)1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92.9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05亿元,分别增长95.27%和188.64%。2018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2.84亿元,比年初增加7.81亿元,增长9.1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98亿元,比年初增加4.46亿元,增长11.01%。存、贷款余额分别是1994年的3.69倍和1.24倍,年均分别增长8.5%和10.6%。2018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09亿元,增长1.12%。其中寿险7162.39万元,下降5.17%;财产险4927.05万元,增长11.92%。

二、产业门类大大丰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1949年,全县农业占绝对优势,一产业比重达到90%以上,三产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1978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4.2:18.7:27.1,2018年优化为14.4:44.4:41.2,一产业比重大幅下调,三产业比重比1978年提升14.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共同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速度快,农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泸溪辖区内各乡镇大力发展稻花鱼综合生态养殖,浦县镇大力发展集旅游、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武溪镇大棚蔬菜、狮子山集观光、餐饮于一体葡萄产业园,潭溪万亩油菜花休闲观光业等等。不但拉动了投资增长,也通过现代农业建设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达到了以强带弱,以小撬大的效果。2018年全县稻田生态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88万亩,比上年增加486亩。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每亩可望增收2000元以上。

(三)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持续提高。近年来,全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工业企业科技含量逐年提高。2018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5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3.02%。全县加快了对高能耗高污染 企业的技术改造,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逐年降低,“十三五”以来累计降低12.5%,年均降低33.02%。          

(四)财政收入质量提升。2018年,全县税收收入4.9亿元,增长2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3.93%

(五)人均GDP稳步增长。2018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9872元,增长5.9%

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交通建设成效显著。经过70年持续不断建设,特别是近年大力实施交通会战,泸溪全境已构建起一个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为支脉的现代交通网络。2018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310万元,增长5.8%。2018年全县旅客运输量达到349.42万人,旅客周转量20308.38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872.57万吨,货运周转量181657.83万吨公里,增长1.1%。全县公路和水运客、货运周转量分别是1950年的16377.73倍和3502.85倍,年均分别增长13.1%和19.5%。 2018年末全县客船拥有量为7艘,货船38艘。载货汽车624辆,其中营运624辆。载客汽车264辆,其中营运264辆。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64公里,增长1.9%。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018年末达1064.36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42公里。通公路乡镇11个,通客班车乡镇11个。水路虽然目前已不是主要的运输方式,但在泸溪交通运输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通讯网络全覆盖。2018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66.34万元,增长22.28%。全县邮政、电信、移动、联通业务收入是1950年的3466.34倍,年均增长21.4%。邮政营业网点18处,其中快递营业网点13处。邮路总长度418公里,包裹0.04万件,快递业务量11.76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02.3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6.9亿元,电信业务收入1.29亿元。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0.6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04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3.81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13.05万人。光缆线路长度10400公里,移动电话基站1001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11.88万个

四、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社会保障更加完善

(一)居民收入大幅增加。197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入为134元.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7元。2018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2元,增长10.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35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0元,增长11.2%。

(二)消费水平不断升级。2018年,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478元,增长6.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510元,增长4.4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66元,增长9.6%。全县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3.6%,提高0.7个百分点。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5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81%。

(三)民生保障更加健全。2018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8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061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万人,其中在岗职工参保1.04万人,退休人员参保6525人。城镇职工在岗职工参保7491人。全县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29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26人。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15.3万人,增长0.8%。

五、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科技事业从无到有,并实现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县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2018年,我县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全年实施科学研究项目15个,财政用于科技经费支出总额2351万元,比上年增长94.62%。签订技术合同29份,实施专利申请93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授权专利32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

全县有产品检测实验室22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3个,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8批次。夺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

(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末全县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数1000人,在校生2056人,毕业生544人。普通高中学校3所,招生数1765人,在校生5522人,毕业生1789人。初中学校15所,招生数3406人,在校生9683人,毕业生3140人。普通小学158所,招生数3895人,在校生21538人,毕业生3387人。在园幼儿760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8.5%。全年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4324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454.9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276.1万元,资助中职学生2063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400.68万元,资助中职学生3339人次。

(三)体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县共有体育场地316个,增长4%。其中体育馆1座,运动场(含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27个,游泳池(含游泳跳水场馆)1个,各种训练房10个。全年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6项次。

(四)医疗保障日益完善。2018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6个。其中医院2个,妇幼保健院(站、所)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站、所)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个,乡镇卫生院18个,村卫生室219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681人,增长5%。其中职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561人,增长6.1%;注册护士746人,增长4.7%。医院拥有床位740张,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515张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6561人,发放资金总额1820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5731人,发放资金总额3434.6万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013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416人。公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639张。拥有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5个。新建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7所,养老服务示范点新增床位21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308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1654亿元。全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70户。

(五)扶贫攻坚成就巨大。截止2018年末,全县有贫困村93个,其中72个村已经脱贫,实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146人,目前已脱贫12877户,53221人,2018年减少贫困人口21455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4.75%,比上年降低8.74个百分点。

回首沧桑七十年,辉煌已铸七十载,泸溪人民与共和国一同成长。70年的披荆斩棘,70年的硕果累累,70年的承前启后,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县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泸溪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正奋勇前行。只要我们继续坚持走“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民生改善”发展道路,泸溪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