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榆树坪村:脱贫突破产业发展新瓶劲
“这是驻村扶贫工作组送来的猪苗,我们心里特别高兴,养得很踏实……”在泸溪县武溪镇榆树坪村,村民张建平站在自己家中的猪栏旁,边喂送猪食,边和邻居聊着天。他看到自己领回的几头猪很好喂养,心里特别高兴,年终盼望可以多增加几千元的收入。
今年,该县扶贫开发办、农村经营服务站组建驻村扶贫工作组驻进该村后,通过精准识贫“7+1”程序共识别出贫困户28户104人,每户采取“一户一策”方式进行产业帮扶,建立起了短期、中期、长期经济产业相互结合的发展模式,突破了该村脱贫产业发展的新瓶劲,户户脱贫信心倍增,干劲十足,掀开了一场脱贫攻坚战的序幕。
驻村第一支书杨秀好高兴地说:“我们与农户签订了饲养猪苗的协议后,可以无偿提供给农户猪苗,还对饲养的农户免费提供饲养技术和预防知识宣传。”
给贫困户免费提供猪苗,让他们通过自己双手劳动,年底时可以收到短期的经济效益。算一算,这种短期经济在当年贫困户完全可以脱贫,但过后贫困户还是贫困的,根本上是解决不了长期脱贫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该村种植中药材玉竹,是一项长期经济的产业。”该县扶贫办副主任、工作组长曾凡民如是说。“在一名邵阳老板的帮助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00亩种植玉竹,探索这种长期合作的委托帮扶机制。”
该村不但探索委托帮扶的发展,还利用泸溪椪柑有限公司做了大文章。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来增加收入,每户贷出5万元给公司发展,按照公司占22%的股份、贫困户占78%的股份,公司除还清贷款外,贫困户每年还可以多2000元的收入,并且工作组撤走后,贫困户可以继续受益。
该村支书杨昌荣说:“靠产业脱贫,要实打实抓好产业扶贫,帮助全村贫困户早日脱贫。”
每年春耕,扶贫工作组集中了26户贫困户发展稻花养鱼产业,初期已投入和建设了稻花养鱼池14个,放鱼苗3万多尾。按照市场价每斤30元计算,村集体稻花养鱼有23亩,扣除村集体收入外,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每年还有2000元的保底收入,既实惠又划算。
“榆树坪村与天桥山相隔较近,还比较顺路,我们通过发动单位成员、朋友,一边到天桥山旅游,一边可以到村开展抓鱼趣味活动,这大量促进了稻花鱼的销路,贫困户不愁自己的稻花鱼卖不出去。”工作组长曾凡民告诉笔者,“稻花鱼养殖方法简便,只要把田坎加高、田中托槽,即可放入鱼苗,平时只要稍加管理,年终就能有收入。”
在该村,旅游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长期经济产业。据该村支书杨昌荣介绍,每年初春,满山上都是开满的樱桃花,可以举办樱桃花观赏节之类的活动,吸引游客来村观花,促进消费,同时该村还有很多古代“吊脚楼”式的木房建筑,这种古建筑还可以变成“保留古村落”方式,只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即可提供游客观光,满足游客需求。
“以种植、养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承发展,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经济产业交错结合发展,完善旅游的基础设施,通过旅游推动消费,带动产业发展,进一步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工作组长曾凡民告诉笔者,“这是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也是村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