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产业链为农户开辟脱贫致富路
桑蚕,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其丝主要用于制作织绸。在偏远的山区——泸溪县合水镇罩子坪村,有位名叫刘明岩的村民,他用自己的种桑、养蚕、销售技术为当地的农户开辟一条脱贫致富路。
刘明岩,54岁,是泸溪县合水镇罩子坪村南方蚕茧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养蚕种桑已有10余年,有着丰厚的桑蚕养殖经验。近几年,随着刘明岩在罩子坪村开发了500亩桑树林,带动了当地300余名农户共同养护桑树林,而且农户每年都能拿到不错的养护、采摘桑叶工资,人均年收入增收了6000多元。据刘明岩介绍,现在每一亩桑树能够年产桑叶8000斤以上,为饲养的蚕虫提供充足的食物。
目前,刘明岩的南方蚕茧公司采用了种桑—养蚕—制茶—销售的模式,运用此种产业链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而在公司经营模式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基地向农户供种、供苗、配发养蚕工具,通过向上争取技术培训的政策,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加大桑叶林的面积,带动周边种桑养蚕,既提高生产效益也提高农户的人均收入。
据了解,刘明岩通过各种渠道的了解,发现桑叶基地的桑叶不仅可以让蚕虫食用,还可以用它来制作茶叶。桑叶通过微生物工程,可以提炼出俗称“金花”的冠突散囊菌,具有清理肠胃和降血糖的功效,目前每克的市场价格在900元左右,经济效益极高。桑叶茶的制作,可以将养蚕后剩余桑叶和叶子偏老的桑叶全部利用起来,增加蚕农、茶农综合收益,对稳定蚕、茶产业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有着市场需求与品牌专利认可的基础下,刘明岩对桑树种植和桑叶茶生产充满了信心。
近几年,刘明岩的桑蚕产业链发展的如火如荼,就这两年的产值为模板,基地每一亩桑树能够产桑叶2500余斤,可产茧130斤左右,产值可达2500元到3000元,这还未包括桑叶茶的产值。刘明岩对未来的桑蚕产业充满了期待,相信将来不仅能带动一方农户的致富,如果将桑蚕产业依托精准扶贫成立专业合作社推广到全县,还能将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