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1-25 字体大小:

——2012年2月21在县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周江南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泸溪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基本情况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国家货币政策收紧,房地产调控深化,主体税源萎缩,支出压力加剧等形势,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紧紧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战略,克难攻坚,奋力拼搏,抓征管,强保障,惠民生,谋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8957.6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8.22%,与上年同比增加27786.88万元、增长89.1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12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8.03%,与上年同比增加27616.93万元、增长90.54%。收入按预算级次和性质划分: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943.8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10.13%,同比增加25064. 21万元、增长157.84%;上划中央及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176.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3.33%,同比增加2552.72万元、增长15.36%;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37.64万元,完成预算的123.18%,同比增加169.95万元、增长25.45%。一般预算收入按征收部门划分:国税完成17738.5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36%,同比增加2313.64万元、增长15%;地税完成13138.5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64%,同比增加6117.10万元、增长87.12%;财政完成27242.9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3.61%,同比增加19186.18万元、增长238.14%。2011年财政预算总支出完成13.67亿元,与上年同比增加2.74亿元、增长25.0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21亿元,同比增加2.80亿元、增长26.91%;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543. 13万元,同比下降12.71%。
  过去的一年,全县财政工作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8120万元,同比增加27616.93万元、增长90.54%,收入净增额和增长幅度双双居全州首位;是我县财政收入继2006年、2008年、2010年分别首次突破1亿元、2亿元、3亿元以来,又一次全新大跨越。
  二是支持发展得到新加大。全年向上申报企业技改、创新、发展等项目62个,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2503万元,兑现锰锌企业电价补贴和生产奖励资金401.66万元;依托城投公司平台,为杨柳溪土地开发融资5000万元,为县“六车道”项目贷款1.5亿万元;整合使用资金1100万元,支持了以椪柑为重点的特色支柱产业发展;成功向上争取农业水利项目资金1100万元,争取中央现代农业和农村专业合作项目资金540万元;推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工作,全县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规模突破7580万元,争取上级贴息资金280万元,本级财政付息支出累计达到3749.52万元;通过多方融通资金,全力支持了县域重点行业、规模企业、优势产业的发展。
  三是民生保障得到新提高。突出教育优先保障,在落实教育基本支出、边远地区教师补助、教育功臣奖励等资金的同时,安排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资金833万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3324万元,全年教育经费支出达到了21006.86万元,同比增长28.39%。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全年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支出1017.29万元,同比增长36.95%。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全县医疗卫生支出完成13448.16万元,同比增长34%,兑现药品零差率和乡镇医务人员绩效工资1036万元,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9074.71万元,同比增长27.86%,城镇居民低保同比增长1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增加到14688人。加大支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公安机关运转经费和公安干警特殊津贴,全县公共安全体系支出4016.69万元,同比增长16.77%。加大贫困家庭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全年落实廉租住房建设资金4149.2万元,兑现住房保障资金7430.70万元。提高干部职工待遇保障,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津补贴按人均1.8万元标准发放,并全部实行财政100%负担。
  四是“三农”服务展得到新惠及。落实惠农政策,全年发放涉农补贴38项,累计发放资金15400万元。推进农业保险,全县水稻投保15.1万亩,油菜投保11.9万亩,能繁母猪投保0.83万头,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全年向上申报“一事一议”项目67个,争取“一事一议”资金877万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全年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780万元。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化解,全年安排和争取化解资金416.08万元。落实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全年补贴家电以旧换新产品8497台,发放财政补贴资金288.01万元。
  五是财政改革得到新推进。深入推进财政资金国库集中管理改革,全年累计通过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财政资金72927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沉淀和闲置于预算单位的弊端,减少了财政资金支付环节,提高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了财政资金监控的时效性。启动公务卡改革试点,以县司法局、计生局、粮食局为试点单位,积极实施,稳妥推进。深化村级财务管理改革,在全县15个乡镇全面实施了以加强村级财政资金核算与管理为重点的“村账乡代理”管理体制。
  六是财政监管得到新加强。全年完成财政投资项目评审126个,同比增长65.8%;评审金额28384万元,同比增长59.8%;节减财政支出3945万元,同比增长120.5%。完成政府采购预算资金5638万元,实际支出4914万元,节减财政支出724万元, 同比增长35.58%。开展“小金库”检查,全年完成了对26个行政事业单位、6个社会团体、2个国有企业的检查,由于成绩突出,泸溪县再一次被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全省“小金库”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加大财政日常监管,全年审批行政事业单位申报配置国有资产1228.79万元,通过拍卖、协议、报废、出租等处置方式,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入597.66万元;查处单位逃避政府采购行为资金33.10万元。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对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行政自然村的所有会计人员,分七期进行了全面培训,培训人数956人,提高了全县会计人员素质,增强了会计队伍整体监督效应。
  各位代表,2011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受发展因素制约,我县部分主体税源萎缩,新增财源不足,收入增长乏力。二是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收入结构需要不断优化。三是财政支出压力和政府性债务过高,导致财政风险加大。四是财政精细化管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上述问题,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通过加快推进进经济发展、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监管等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总体原则是:继续实施部门预算编制管理,按照“积极稳妥,科学合理,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依法理财,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编制。一是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坚持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二是部门及所属单位的各项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三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县域传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支持和推动农村改革,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四是除法定支出和政策性支出按规定标准审核安排外,其他支出坚持从严从紧审核安排,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比重。五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以预算绩效目标为导向,实现全过程预算管理控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完善预算公开方式、方法,逐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按照这一编制原则,全年收支预算安排具体如下:
  (一)合理确定收入规模。2012年,围绕全县经济工作目标,并综合考虑财政收支增减因素,确定县级财政收入按上年实际完成数的18%递增;财政预算总收入确定为68600万元(不含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51%,其中:国税20930万元,地税15500万元,财政32170万元。收入分级次安排为:上划中央“两税”15323万元,上划中央所得税2160万元,上划省增值税1277万元,上划省所得税432万元,上划省营业税1052万元,上划省资源税2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336万元。
  (二)科学安排预算支出。2012年,财政支出在确保人员工资、社会保障、单位基本运转、法定配套等刚性支出的基础上,依据县本级财力实际,按轻重缓急原则安排其他事业发展专项支出。预算支出主要包括:工资性支出16032万元、各项津补贴支出16488万元、单位运转经费支出524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支出6679万元、村级组织经费808万元、工业发展资金4500万元、农业发展资金1100万元、国内债务还本付息12200万元、县本级各项事业发展专项支出3686万元、上解支出800万元和消赤减债532万元等。
  (三)确保预算收支平衡。2012年,预计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336万元,加上预计上级补助收入32929万元,收入合计81265万元;预计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9933万元,加上预计上解支出800万元和消化财政赤字532万元,支出合计81265万元;预计2012年基金预算收入68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438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合计1118万元;预计基金预算支出720万元,加上年终结余398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合计1118万元;收支相抵,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全面加强2012年财政工作措施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泸溪财政的改革发展之年,充满希望之年,奋发进取之年。为全面完成财政预算目标任务,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牢固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围绕“五个泸溪”建设,以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积极应对,主动施为,努力推动财政工作向前发展。
  (一)立足稳定增长,突出服务发展。坚持把培植财源与夯实基础相结合,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促进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调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领域,科学完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模式,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良性互动。一是突出支持新型工业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聚合作用,全年安排工业发展资金4500万元,支持县域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提质增效;扶持具有成长潜力的新兴中小企业发展,努力培植后续财源;做实做大“三维担保公司”资本金,进一步发挥担保公司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中的作用,并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实施企业生产财政奖补政策。二是突出支持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争取财政项目资金,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建设,着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支持以“双子城”和十大标志性城镇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城镇品位,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三是突出支持招商引资。重点支持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支持引进符合泸溪产业发展规划、具备较强创税能力的项目,不断开辟新兴财源。四是突出支持优势产业。按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财源优势”的原则,继续整合使用财政性资金,实行集中投入和重点投入,支持做优做强椪柑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烤烟、辣椒、油茶、生猪、生姜等特色经济作业,其中整合椪柑产业资金和烟叶产业资金各1000万元。
  (二)立足财政增收,突出强化征管。坚持把做大财政蛋糕作为全年财政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因素的影响。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将收入目标任务按性质和类别分解到征收单位,并将收入任务纳入目标考核主要内容,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切实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措施步步到位。二是强化动态管理。按照“稳定存量税收,突破重点税收,挖掘潜在税收,依法依规征收,确保应收尽收”的原则,加强经济形势定期研判,建立财政收入及时监控、预测、预警机制和协调机制,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税种的跟踪管理。三是强化非税征管。针对非税收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按照有利于征收、方便缴款、优化环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 “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征缴模式;突出强化土地收入、政府性基金征缴力度,国有资产出租、出让和拍卖收入全额缴入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门全面加强对国有资产出租、出让和拍卖全过程监控,确保非税收入据实足额入库和适度增长;同时,加强非税收入征缴工作考核,全面推行执收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非税收入征缴工作负总责任制。
  (三)立足民生福祉,突出优化支出。坚持以推进社会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为目标,以深化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手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突出教育优先保障。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年安排教育事业经费18424万元,同比增长52.60%,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积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等财政资助政策,兑现农村村片小、农村中心完小、农村初中学校在职教师农教补贴。二是突出加大医卫投入。全年安排医疗卫生经费5532万元,同比增长19.97%,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医卫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新农合、城镇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财政补助政策。三是突出社保就业保障。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全年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953万元,与上年同口径比较增长49.47%,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落实好企业养老保险、城乡低保、新农保、五保户等财政补贴补助政策;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提高到243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提高到98元,散居五保老人年人均供养标准提高到2000元;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进城农民创业、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等财政扶持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好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四是突出文化体育惠民。建立健全文化事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年安排文化体育传媒经费1080万元,同比增长51.05%,推进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和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五是突出加大社会投入。着眼缩小城乡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提高财政对基础性、公益性社会事业的保障能力,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中分别安排公共安全经费、城乡社区事务经费、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费3030万元、800万元、86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6.02%、104.60%、31.27%。
  (四)立足农村发展,突出强农惠农。一是积极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全年力争落实强农惠农资金15000万元以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机制,扶持粮食和油料等生产发展;推进农业保险,全年安排财政农业发展资金110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生产生活和综合避险,增强农业综合实力,减少农业生产因灾带来的损失,并及时做好“家电下乡”政策结束后的资金清算工作。二是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全年确保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300万元,主要用于做大做强椪柑基地建设和标准园建设。三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饮水安全工程、广播电视、文体设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等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确保全年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800万元,主要用于加大农村清洁工程、水利工程和农村道路硬化建设等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立足规范管理,突出财政改革。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模式,加大财政监管力度,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推进预算制度改革。以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为基本内容,稳步建立衔接有效、完整透明的预算制度体系;继续推进部门预算编审工作,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流程,逐步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目标。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一方面,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重和资金运行透明度,对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另一方面,全面清理规范单位账户设置,严格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控;同时,扩大公务卡试点范围,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中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差旅费、招待费和5000元以下的零星购买支出,实行公务卡结算。三是构建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以跟踪和监控资金运行全过程为核心,以“金财工程”财政应用为支撑平台,构建完善的、与公共财政职能相适应的一体化系统,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四是巩固和完善财政改革成果。加强政府采购,凡是纳入采购目录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全部实行政府采购,降低行政成本;加强乡村财政资金管理,深化乡财县管及村财乡代管村用改革工作。五是构建财政监督工作新格局。坚持将财政监督贯穿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财政中心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和财政改革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之中,积极践行“大监督”理念;一方面,针对财政监督点多面广的特点,合理统筹财政监督、投资评审、预算管理等监管资源,提高监督的层次和效果,以重大项目资金使用、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廉政风险防控为重点,构建财政监督工作新格局;另一方,明确监督职责,强化监督责任,改进监督方式,形成监督合力,全面增强对重点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六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扩大绩效评价试点范围,将民生资金和具有较大经济社会影响的重大项目作为绩效评价的重点,全年选定5个单位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稳步推行绩效问责和评价结果公开,实现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水平,着力打造阳光、透明财政。
  各位代表,做好2012年的财政工作,事关全县发展大局,事关泸溪稳定和谐;对此,我们将坚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五个泸溪”建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以顽强拼搏的作风,以过硬的工作措施,扎实有效的开展财政工作,全面完成预算目标任务,为实现泸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名词解释:
  1、一事一议:是指在农村税费改革这
  项系统工程中,取消了乡统筹和改革村提留后,原由乡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资金。按照“民办公助,适当奖补;分清责任,明确范围;严格管理,专款专用;直接受益,注重实效” 原则进行使用和管理。
  3、金财工程:是为适应信息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政府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规划建立“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2002年初,国务院正式命名财政部“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金财工程”。 “金财工程”以大型信息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本 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订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库现金的有效调度为特征,详细记录每个用款单位每一笔财政资金收支的来龙去脉。“金财工程”覆盖了财政收支管理的全过程,约占GDP 20%的资金流动,可监控任一时间点的财政资金收支状况,大大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从根本上防止财政资金的体外运行和沉淀。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