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主动对接企业和群众需求,通过推行全流程全周期的“母亲式”帮办、代办服务,帮群众办好事,让企业好办事,有力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全面推动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企业有呼声 政府快响应
“真是想不到,县委、县政府这么快就为园区企业开辟了入泸货运车辆绿色通道,使公司在疫情期间球形铝粉生产线原材料供应不受影响,货物运输顺畅。泸溪有这么好的营商环境,我们扩大再生产的信心更足了!”泸溪县金昊公司董事长李代水高兴地说。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不畅通,泸溪高新区部分工业企业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物流运输压力大、成本增加。3月29日,在泸溪县委书记彭武学主持召开的全县工业企业座谈会上,相关企业反映了这一诉求,县委、县政府当场交办,泸溪高新区与相关疫情防控职能部门及时研究,不到5天即迅速出台问题解决措施,通过提前联系企业对货运车辆实行报备制,安排专人在常吉高速泸溪出口开设企业货运车辆绿色通道,最大限度提高物资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圆满解决了企业难题。这是泸溪县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主动回应企业诉求的一个缩影。
企业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企业家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前移到哪里。今年以来,泸溪县为全面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专门建立了联络服务企业家微信工作群,县委书记和县长直接进群,聆听企业家“心声”;公开企业联系县委书记、县长“直通车”专用电话、专用邮箱,安排专人接听企业来电、接收企业来信,并分类登记、建档上报,县直各部门主动认领任务,限时办理;县委书记、县长每季度牵头召开企业家座谈会1次以上,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上企业重点培育对象和项目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建议意见。同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各县直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全县71家“四上”企业、20家入规培育工业企业、69家其他中小企业,实行全覆盖联系走访,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实现政企“互通融合”。先后收集企业反馈问题45个,实行“一个问题、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全部限时解决到位,赢得了企业家纷纷点赞。
办事少跑腿 部门帮代办
“过去,一些企业和服务对象生产经营须办理各种证照,但因不熟悉办事流程、不清楚窗口部门职能、不明白需要哪些申请材料等,让他们觉得找政府部门办事,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今年有了‘帮代办’,企业不用四处问、来回跑,对政府部门的满意度提升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泸溪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文波坦言。
为彻底解决园区工业企业证照办理、等难题,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泸溪县委、县政府以最大决心,旗帜鲜明提出创建“五好”示范园区,围绕“围墙内的事帮办、围墙外的事代办、园区的事园区办”工作目标,2022年4月29日,湘西州首家企业服务“帮代办”中心在泸溪高新区正式揭牌。中心配备专职帮代办人员6名,并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同步设置帮代办服务专区,配备窗口人员和流动服务员7名。同时,全县具有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的职能部门分别明确1名业务骨干专抓“帮代办”工作,按照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向社会公布事项办理服务热线,全面正式启动帮代办服务。
为全力做实、做好全领域、全方位、全天候的“母亲式”帮代办服务,县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梳理企业、服务对象投资项目所涉及的注册登记、核准备案、规划、国土、环保、安全、消防等行政审批事项和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公共服务事项共245项(其中高频及常用办理事项80余项),全部制作办理流程指南,并向企业宣传、发布到位;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泸溪县帮代办交办制暂行办法》,要求并与县政务服务中心、泸溪高新区帮代办人员无缝衔接,实行联合会商、容缺预审、并联审批,确保在审批要件齐备前提下,做到“一次审批、一次办好”。如因审批职能部门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办结,部门主要负责人脱产赴“帮代办”中心上班,亲自限时办结。通过抓实“帮代办”工作,切实倒逼部门增强服务意识,压实工作责任,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环节,一大批帮代办事项纳入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法定提速率达70%以上。
工作中,泸溪县还积极创新工作路径方法,开发启用、大力推广线上“帮代办”服务平台APP,在办理一些无需企业群众本人见面的政务服务事项时,可通过手机APP上传申报资料,实现不见面审批办结,办件结果免费邮件寄达,最大程度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泸溪县政务大厅帮代办服务专区已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2800余次、泸溪高新区企业帮代办服务中心服务企业200余次,线上帮代办平台共计办结事项300余件,为企业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成本、减跑腿”,企业群众反馈好评率达100%,大幅提升了企业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获得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泸溪经验,相关做法被推广到湘西州各县市。
作风优不优 群众来评判
营商环境就是作风的“锤炼场”和“检验场”,有什么样的作风就将带来怎样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泸溪县秉承“发展关乎一切,环境影响全局,责任重于泰山,作风决定成败,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通过把评价权力交给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评价职能部门,以最直观的反馈,督促职能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让群众来监督政府,请群众做评判员,这是监督方式的一种创新。既丰富了民主监督形式,又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效能的提升。”中共泸溪县委书记彭武学说。
今年以来,泸溪县全面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职能部门述职测评机制。结合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从其本年度所办事项中,随机抽取遴选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两新组织和基层群众等20名服务对象,组成监督评议员队伍。由职能单位对自身工作进行述职,服务对象从服务态度、工作作风、服务效能、严守纪律四个方面,面对面评议政府部门,并提出改进部门工作的建议意见,最大限度确保评议的真实性。进而将群众监督评议活动打造成优化发展环境、催生发展动力、破除发展难题的尖兵利器。今年7月、9月,泸溪县连续两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职能部门述职测评会议,25个职能部门分别接受了其服务对象的面对面测评,得分排名靠后的4个单位主要负责人,接受了县人民政府县长的提醒式约谈,形成了强烈震慑。
“我们将认真落实各位评议代表的意见建议,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办到群众心坎里。”泸溪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峰表示。
为切实杜绝群众评议“仅评无下文”现象,泸溪县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原则,切实做到以评促改,倒逼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让广大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改善。
工作中,不仅对群众反映的机关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及服务不好、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积极主动整改;而且对机关工作中存在的体制不顺、职责不清、为政不廉等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提出深层次的思考,从政务、市场、法治、政策等环境的优化中,找准攻坚重点、寻求改革突破。
政务服务中心硬件设施不够,群众办事不方便问题。加快落实“三进”和“三集中三到位”,把职能部门能够集中的审批、备案、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加快推进占地面积7000多平米的“市民中心”建设,确保政务服务中心场地面积达标、部门及时入驻,真正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针对企业反映的职能部门入企检查频次过多的问题,全面落实职能部门入企检查“县长审批制”,减少对企业的各类检查、考评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打扰,真正让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园区企业急需的政法服务问题,政法部门在泸溪高新区相继设置成立了政法服务中心、县人民法院驻高新区审判庭、县公安局驻高新区派出所等政法派出机构,严厉打击涉企犯罪,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法人合法权益,对企业重大融资、重大投资、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上门提供法律援助和指导。如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泸溪蔚然成风。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县内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入驻高新区,将“普惠金融超市”开办到了企业的家门口;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十五条”等,让企业和办事群众深切感受到泸溪县委、县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赢得对泸溪投资发展环境的充足信心,实现投资项目“引得进、干得好、可持续”。
同时,泸溪县加大对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先授予荣誉称号,鼓励其参选人大代表、推荐为政协委员,让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和先进典型,多报道企业家的实业报国精神、企业的创新发展做法,树立尊商亲商的良好风尚,真正把投资客商“人引进来、心安下来、事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