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翠--全国“三八”红旗手
杨玉翠(1908~1997),女,苗族,中-共-党员,1908年生于解放岩乡茨冲村一户贫苦的苗族农民家庭。幼年曾随父母讨过饭、做过地主家的丫头和住过6年岩洞,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长大成人后,与相邻的小章乡川峒村村民张金哥结成伉俪。夫妻相濡以沫,辛勤耕作度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玉翠在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中,经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走上革命道路,被选为农会土改委员和妇女副主任,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她积极发动苗乡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和发展生产。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被评为泸溪县、湘西苗族自治区、湖南省三级劳动模范,首次赴长沙出席了全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1953年中-共川峒乡(小乡)支部成立,杨玉翠任支部委员,1954年继任支部书记(后连任川峒大队党支部书记至1984年)。是年成立小乡信用社、她又被推为主任。1954~1956年,杨积极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她被推为社主任。1956年夏,久晴不雨,她不畏艰辛,带领群众凿通阴河,引水灌溉,于大旱之年获得好收成。她的开凿阴河引水抗旱的事迹广为传播。1958年12月,杨玉翠作为湖南省的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且成为周恩来总理邀请到家做客的8位少数民族妇女代表之一。在周总理家,杨玉翠向总理汇报了川峒大队党支部带领苗家人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情况。当周总理问她“工作中有没有困难”时,杨玉翠如实地说:“农村妇女工作困难很多”时,得到总理赞许。饭后,周总理与做客的8位妇女代表合影留念,杨玉翠有幸紧挨周总理身右边。
1959~1978年,为改变川峒苗家山寨贫困落后面貌,杨玉翠舍小家为大家,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带领苗家农民群众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与群众同甘共苦,兴修水利、公路,改造田土,使生产、生活条件起了明显变化。她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带头使用良种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使社员生活有较大改善。她非常关心群众的疾苦,乐善好施,不论是本乡本土,还是邻近乡、镇乃至外县人,有困苦找她,她都尽力帮助,“杨劳模”美名远播,深受人民爱戴和拥护,多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她极其关心民族教育事业,1976年秋创办小章民族中学建校时,她虽年届古稀,还和老伴一起到学校挑砖背瓦,倾注她的心血和关爱。
1959~1978年,杨玉翠先后任小章公社副社长、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公社党委副书记和中-共泸溪县委委员、县革委会副主任、湘西州妇联四届、五届副主任、湘西州革委会委员、湖南省革委会委员等职。她身兼数职,会议多,但她每年仍坚持参加生产劳动300来天。
1978年2月,杨玉翠作为湖南省代表出席了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的业绩和精神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公认。1978年11月4日,湘西州妇联第五届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学习杨玉翠同志的决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玉翠积极拥护改革开放,作为劳动模范她一直勤劳节俭,直到1997年1月生命的最后一息。